品种
首页 > 品种
种薯处理
发布日期:2024-10-18 作者:李济宸 主译 浏览量:250 来源:《马铃薯病害及防治》-1992.1

在种植前对种薯进行化学处理,既不能治疗所有的病害,也不能代替采用高质量的种薯。合理贮藏和处理只是一种廉价的保险,特别是保护种薯免遭土壤和块茎表面微生物的侵染。不足的是,它不能杀死种薯内部存在的微生物。

种薯处理可能的效益是:

①防治贮藏病害,如镰刀菌干腐。

②切开的芽块在播种前存放的一段时期内,防止芽块腐烂。

③防止芽块在土壤中腐烂(通常由镰刀菌引起)。当种植在不利的土壤条件下(冷凉和潮湿),这种病害阻碍芽块切面木栓化的形成。

④防治部分病害,如丝核菌溃疡病、疮痂病、轮枝菌萎蔫病和黑胫病。

贮藏前处理种薯,近来有些发展,通常包括应用杀菌剂(如涕必灵)。当块茎进入贮藏库时,其表面形成一层雾;在贮藏后和播种前,用转动式喷粉器喷粉处理种薯是最普遍的,这种喷粉器比振动式喷粉器覆盖更好。几种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菌剂,用于浸泡种薯是有效的。可是,用药液浸薯的方法并不普遍。

当种植整薯,或芽块切开后立即播种在温暖、潮湿的苗床里时,整个薯块可以用拌种或浸种的方法进行表面消毒。这个处理只对以下病害有效,例如:丝核菌溃疡病、疮痂病和轮枝菌萎蔫病。因为,它们的病原菌普遍是土传的,主要应用芽块的地方,切后立即处理,比在切前处理更好(采用粉剂)。这个措施保护芽块切面免于土传病原物,如镰刀菌的侵染,并对种薯的部分表面消毒。

切开的种薯,不管处理还是不处理,应该立即种植。如果这个做不到,它应该贮存在打开的容器里,如存放马铃薯的篓子,以提供良好的通气。麻布袋应当只装一半,也是为了通风。切开的芽块一时播不完时,应该置于10-16℃和较高的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3-4天,促使形成愈伤木栓层覆盖切面。如果要进一步贮存,温度应降至5℃。但是,在种植前,种薯应该再加温,以保证芽苗茁壮。应从切开的芽块中清除昆虫,特别是玉米种蛆的成虫。切开的芽块在种植前存放时间过长,可导致大量的芽块腐烂,并造成出苗不齐。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所有:衡水安平县薯圈农艺服务工作室 冀ICP备2024073591号-1冀公网安备13112502000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