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农作物体内所需磷素主要通过土壤磷库中获得,或通过施磷肥获得。作物缺磷时会导致生长缓慢、矮小瘦弱、直立、分枝少,叶小易脱落;色泽一般呈暗绿或灰绿色,叶缘及叶柄常出现紫红色;根系发育不良,成熟延迟,产量和品质降低。缺磷对植株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物合成过程也有严重影响,特别是果菜类农作物,其花芽分化始于苗期,若缺磷或磷元素供应不足,就会影响和制约花芽分化,形成的花序就会减少且开花质量差,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
我国生产的磷肥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为主,目前硝酸磷肥、重过磷酸钙和磷酸铵生产量和施用量正逐年增加。按溶解性可将磷肥分为三类:
水溶性磷肥 磷易溶于水,能为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铵及含水溶性磷复混肥等。
枸溶性磷肥 磷易溶于弱酸,主要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脱氟磷肥、氨化过磷酸钙、偏磷酸钙和硝酸磷肥等。
难溶性磷肥 磷只有在强酸条件下才能被溶解,它们几乎不溶于水,包括各种磷矿粉、骨粉等。
市面上大多数磷肥均为难溶性磷肥,直接施入土壤中很容易与土壤中钙镁离子结合固定或成为植物难以吸收的盐类,还会造成土壤板结。磷肥与有机肥堆沤时,有机肥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酸可将磷肥中水溶性磷分解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磷肥一般作基肥施用,相同条件下,土壤速效磷含量越高,磷肥肥效越低。当发现作物表现缺磷症状时,也可采用叶面喷施磷肥,使磷通过叶面气孔或角质层进入作物体中,达到施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