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重花叶病是一类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严重降低马铃薯产量的病毒病。病原病毒存在株系分化现象,不同株系侵染不同的马铃薯品种,造成的症状及产量损失也不同。
1 病原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分为3个株系PVY0、PVYC、PVYN。
2 症状
感染植株,减产幅度可达50%。发病初期顶部叶片的叶脉产生斑驳。有些品种表现为病株矮小,茎叶变脆,节间短,叶片呈普通花叶症状,并集生成丛。也有的品种表现为花叶或皱缩及小坏死斑。总之,不同病毒株系在不同的品种上表现的症状有差异。
3 传播
通过汁液、嫁接或摩擦传播,在自然情况下主要由蚜虫传播,例如,桃蚜、大戟长管蚜、鼠李蚜、蚕豆蚜、萝卜蚜菊小管蚜等。
4 指示植物
用于鉴定PVY的寄主有洋酸浆和普通烟,洋酸浆接种后在18-12℃下,9-10天出现褐色环状小枯斑,并转为系统枯斑至落叶。但PVYN株系在洋酸浆上不产生枯斑,只引起花叶。普通烟接种PVY0和PVYC,11-14天后出现清晰明脉,系统花叶至脉带症状。接PVYN时在叶脉上褐色冬斑坏死。用于鉴定PVY的指示植物还有地霉松、光曼陀罗、心叶烟、苋色藜等。
附图1:PVY病毒引起的植株叶脉坏死
附图2:PVY病毒引起的植株主茎和叶柄局部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