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核菌溃疡病又叫茎溃疡,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物的无性阶段是立枯丝核菌。
播种以后,受种薯带菌或因土壤中病菌侵染,幼芽顶部出现褐色病斑,使生长点坏死,称为烂芽。芽条受害后会停止生长,或从芽条下部节上长出一个新芽条,造成不出苗或晚出苗。出现出苗不全、不齐、细弱等问题。在出苗前后,主要感染地下茎,使地下茎上出现点片状或环剥的褐色溃疡斑。同时使薯苗植株矮小或顶部丛生,严重的植株顶部叶片向上卷曲萎蔫,有时腋芽生长气生薯。中期茎基部表面产生灰白色菌丝层,易被擦掉,擦后下面组织生长正常。被感染的匍匐茎为淡红褐色斑,轻者虽能结薯,但长不大,重者不能结薯,匍匐茎乱长或死掉。受侵染的植株,根量减少,形成稀少的根条。在受侵染植株上所结块茎上,表面附着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坚硬的、土壤颗粒状的黑褐色土疤。这些土疤是菌核休眠体,冲洗不掉,而土疤下边组织完好,称为黑痣病,成为翌年种薯带病菌源。
防治方法:①轮作倒茬,选用无病种薯。②种薯用适乐时包衣。③播种同时沟喷阿米西达(嘧菌酯)。④苗期定期进行田间调查,对于发病地块及时注药,如阿米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