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软腐病主要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一个变种引起,在马铃薯种植区都能发现。
软腐的组织是湿的、奶油至棕褐色的,具有一些软的、颗粒状物。被侵染的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并容易被洗去。在病斑边缘的附近,经常产生褐色的色素。腐烂组织在腐烂早期通常是无气味的;但是,由于第二次生物侵入病组织,就产生一些臭气、粘液或粘稠物质。
块茎未成熟、受伤、阳光照射、其它病原物侵袭、温暖高湿和缺氧有利于块茎软腐。土壤温度在20-25℃及以上收获的块茎是高度感病的。温度在10℃以上有利于腐烂,较低的温度抑制腐烂。欧氏杆菌引起腐烂的最适温度是25-30℃及以上,这个温度对病原物在活体外生长也是最适合的。
30℃或更高的温度下有利于假单胞杆菌属Bacillus和Clostridium种引起的软腐病加剧。
通气不良、土壤漫灌或水洗后的块茎上存在水膜导致的厌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展,施氮肥多也提高感病性。
防治方法:
①在收获前防止土壤水分过多,以降低皮孔的侵染。
②当马铃薯充分成熟和地温低于20℃时开始收获。在收获和装运期间,应把块茎的机械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③防止阳光对块茎的照射和块茎脱水。
④在收获后,块茎的温度应尽快降到10℃或更低,贮藏温度尽可能低(最好是1.6-4.5℃)。通气良好,保持块茎冷凉,防止二氧化碳积累和出现水膜特别重要。
⑤避免块茎表面出现水膜(冷凝水是将低温的块茎放到相对湿度90%以上的地方贮藏的结果)。